信息大綱
證道:「慢半拍」的巴拉 (3/5/2017)
經文:士師記4:1-24
主題:讓我們相信並緊緊跟隨神,因為祂走在前面制服我們的敵人。
大綱:
1. 遲鈍信從的百姓與領袖 (4:1-11)
2. 走在前面制服敵人的神 (4:12-24)
小組、家庭討論問題:(建議)
1. 分享曾經需要有個人在身旁的經歷。當時的心情如何?為什麼需要有人在身旁?結果如何?
2. 有沒有錯失良機的經驗?為什麼會錯失良機?錯失後的心情如何?這經驗如何影響之後的生活?
3. 分享這次主日信息中,最深刻的心得是什麼?神的百姓受苦的原因有哪些?巴拉為什麼沒有馬上順從神的呼召?在整個事件中,神扮演什麼角色?這給你什麼提醒?你可能在哪件事上信心遲鈍,沒有馬上順服神?
4. 即便有時我們信心遲鈍,神仍走在前面制服敵人,在敵人面前為我們擺設慶功宴。你願意如何跟從這樣的一位神?打算如何開始在凡事上信靠、跟隨祂?請跟小組或家裡的人分享,彼此激勵凡事信靠神,緊緊地跟隨祂。
牧場短語
猶豫可能是走下坡的第一步!
經文:「底波拉對巴拉說:『你起來,今日就是耶和華將西西拉交在你手的日子。耶和華豈不在你前頭行嗎?』」(士師記4:14)
面對沒有把握的事或未來,我們通常的反應是猶豫不決。然而,猶豫可能會形成信仰上的致命傷!這一點,在第三個士師循環的記載中(士4:1-24)表露無遺,值得我們再三鑑戒。
如同證道中所提,在神透過底波拉呼召巴拉時,他沒有馬上順服,甚至加上要底波拉同行的條件,表現得相當勉強、不情願。這很可能是因為他對打贏西西拉率領的「鐵車」大軍沒有把握,但又不好直接回絕呼召,兩難之下的猶豫遲疑(4:6-8)。同樣是新生代領袖的約書亞,卻勇於承擔繼摩西之後的領導重任,沒有絲毫的猶豫,充分展現對神的信心與忠誠,並帶給以色列人希望(書1:1-8)。
反觀繼巴拉之後的基甸,他對神呼召的回應,不但要求了神使者向他顯現,還加上兩個印證跟一個夢(士6:11-40; 7:9-15),比巴拉要求的條件有過之而無不及。以色列的背道與墮落,不僅止於百姓,連領袖也缺乏信心與勇氣。無怪乎整個民族的屬靈光景每況愈下,每個循環中被外族欺壓到呼求神的時間逐漸延長(3:8,14; 4:3),甚至最後一個循環連神也不呼求了(13:1)!
這樣的逐步沉淪、下滑,正是始於巴拉當初一個不經意的猶豫。相當可惜的,巴拉在面臨順服神的抉擇時,如同士師記第一個引言中的以色列,沒有按照神的吩咐將其全然趕出,只想取巧選擇容易的路徑,任由迦南人留下做苦工;既不用花力氣爭戰,還可有人出力氣供自己使喚(1:19,21-36)。
巴拉的猶豫,是士師循環走下坡的第一步。然而,神的得勝絕對不被人的軟弱所阻擾。相反的,祂走在受苦的百姓及猶疑的領袖前面,親自佈署作戰計畫,先讓巴拉帶兵駐守他泊山(4:6,12),再將西西拉的900輛鐵車及大軍引到基順河谷(4:7-13),最後神使基順河谷暴漲困住鐵車(5:20-21),西西拉的大軍就被沖下山的巴拉殺個片甲不留(4:14-16);神的同在與大能,總是能在轉眼間扭轉乾坤。
但是我們必須謹記,猶豫是與信心相對的,不單令我們失去神原本要賞賜的榮耀(4:9),更會使自己的家庭、民族及國家開始走下坡!盼望下一次我們在抉擇時,能快快地順服神,選擇祂的道路,使自己跟下一代逐步攀登信仰的黃金階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