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息大綱
證道:「玩火上身」的參孫 (4/30/2017)
經文:士師記13:1-15:20
主題:神對我們的愛沒有底線,我們當將自己分別為聖、單單歸屬於祂,遠離世俗。
大綱:
1. 參孫自恃甚高而玩火 (16:1-14)
2. 參孫玩過底線反自焚 (16:15-25)
3. 參孫玉石俱焚求報復 (11:26-31)
小組、家庭討論問題:(建議)
1. 分享曾經太過自信而失手的經歷。為什麼那麼自信?之後心情如何?從這經驗學習到什麼功課?
2. 分享這次主日信息中,印象最深的心得是什麼?你曾深愛什麼而不惜犧牲一切?曾否有報復的意念縈繞心頭,揮之不去?有什麼正介於你與神之間,阻礙了你全心愛祂?參孫的例子給了你什麼警惕?
3. 基督在我們還做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,顯明了神的愛;你打算如何回應祂的愛?如何將自己分別為聖來歸屬祂?打算為愛神而放棄什麼、付什麼代價?請跟小組或家裡的人分享,彼此激勵過一個聖潔、勝過世俗引誘的生活。
牧場短語
可否效法參孫求復仇的禱告?
經文:「參孫求告耶和華說:『主耶和華啊,求你眷念我。 神啊,求你賜我這一次的力量,使我在非利士人身上報那剜我雙眼的仇。』」 (士師記16:28)
今天證道的經文中,提及參孫向求神最後一次力量,使他能向剜他雙目的非利士人報仇(16:28)。讓人不禁納悶,基督徒可否效法這樣的禱告呢?而神是否應允這種禱告呢?
從結果來看,神似乎答應了參孫的求告,賜他神力抱倒支持大袞神廟的兩個柱子,以致房子倒塌壓死在場所有非利士群眾與首領,參孫自己當然也同歸於盡了(16:29-30)。然而,回頭細讀參孫的禱告,不難發現,儘管這次比上次的求告:「…你既藉僕人的手施行這麼大的拯救,豈可任我渴死、落在未受割禮的人手中呢?」(15:18)來得謙卑,認知到自己不配向神提要求,所以「求神眷念」他(16:28)。然而,這兩次祈求的內容都是以自己為中心:「報那剜我雙眼的仇」、「豈可任我渴死」,絲毫未提及神的百姓。神在其出生前透過使者所賦予的使命:「他必起首拯救以色列人脫離非利士人的手」(13:5),在他心中蕩然無存。
雖然參孫自始至終從未想執行神的託付,救以色列人脫離非利士人的壓制,不過從13-15章屢屢出現神的靈感動參孫來執行祂的拯救計畫(13:25; 14:6,19; 15:14),對比於16章神及祂賜給參孫的力氣「離開他了」(16:19-20)。我們可以推測,參孫之所以能扳倒神廟支柱,並非是神回應其禱告的結果(經文並未直接支持這個推論),反而相當可能是因為神自己要藉此拯救祂的百姓脫離非利士人。13-15章的經文持續的顯示這個主題,間接的支持了這個推論。
參孫以自我中心的禱告,以及寧願與敵人同歸於盡的心態,實在不可取。然而詩篇中有所謂的「咒詛詩」,表明求神報應敵人的禱告是蒙垂聽的,因為這些禱詞顯示詩人對神公義的渴求(詩79:11)、為神的公義而受苦(69:7,9)、在不公義中對神信心的堅定(109:4)以及在乎不公義對神百姓所造成的衝擊(69:6)。這樣的禱告,與參孫僅為自己復仇的呼求,絕非如出一轍。
基督徒的禱告應當尋求神的公義,而非因怒火、仇恨衝心而衝口求神報應,因為人的怒氣,以及被憤怒復仇衝昏頭的禱告,並不成就神的義。(雅1:19-2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