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息大綱
證道:不偏待人的福音(07/15/2018)
經文:使徒行傳(Acts) 9:32-11:18
金句:彼得就開口說:「我真看出神是不偏待人。原來,各國中那敬畏主、行義的人都為主所悅納。」(徒10:34-35)
大綱:
一、不偏待人的福音來自於神
二、福音挑戰偏心待人的慣性
三、勇敢順服神勝過人的慣性
小組、家庭討論問題:(建議)
1. 分享一個自己被差別待遇的經歷。當時的心情如何,為什麼會有如此的感受?事後曾打算做出什麼回應?這經驗如何幫助我們認清人性的偏袒以及福音不偏待人的本質?
2. 分享這次主日信息中,最深刻的心得是什麼?耶路撒冷的猶太信徒與彼得爭論的焦點是什麼?後來如何解決爭端?為了宣揚不偏待人的福音,你的哪些慣性會受到挑戰?
3. 不偏待人的福音反映出不偏待人的神;我們需要在信徒的團體中學習順服神,勝過自己偏心待人的慣性。你可以教會中主動跟誰相處,來操練不偏待人的福音本質?請跟小組或家裡的人分享,彼此激勵勇感順服神,宣揚不偏心待人的福音。
牧場短語:
不要分別等類
經文:聖靈吩咐我和他們同去,不要疑惑(或譯:不要分別等類)。同著我去的,還有這六位弟兄,我們都進了那人的家。(徒11:12 )
今天證道的經文中,作者路加三番兩次提及哥尼流(10:3-6,30-32; 11:13-14)與彼得的異象 (10:11-16; 11:5-10),以及他們對神啟示的順服,藉此鋪陳帶出整段敘事的高潮,說明神是萬有的主,不會偏待人(10:34-36),所以宣揚祂福音時也不當偏待人,應當一視同仁(10:47-48; 11:17-18)。
哥尼流順命差人去請彼得來,彼得也順服聖靈,打破猶太傳統接帶來使,並受邀前去,冒著被逐出會堂的風險,跟非猶太人來往(10:19-29)。聽完哥尼流道明邀請他的原委(10:30-33),彼得恍然大悟,原來神之前透過異象教導他,不可將非猶太人當作俗而不潔的(10:28),並吩咐他「不要疑惑」去哥尼流家(10:20),就是要他不分對象是猶太人還是外邦人都親自去傳福音。於是,他開始向哥尼流及其親友傳講,耶穌的善行與其屬靈能力的來源(10:38),祂受難及復活的見證(10:39-41),以及面對這位神所設立,要審判活人、死人的主,當有的回應就是相信祂,就能因祂的名得蒙赦罪(10:42-43)。
對照徒1:8耶穌所預告福音傳播的進程,以及彼得向耶路撒冷(2:38-39)、猶太地區(5:31-32)及撒馬利亞人(8:14-17)所做的見證,總是看到他將悔改領受福音,與領受聖靈的應許,一同提及;獨獨在向哥尼流一家傳講時,僅提到赦罪的恩典(10:43)。根據10:45中,與彼得同去的六位猶太人感到希奇的反應,我們可以推測聖靈是主動澆灌在哥尼流一家人身上,來向他們顯明這是祂的作為,因為他們並未如彼得看到之前的異象(10:9-17)。所以彼得在講道時可能正猶豫,聖靈的應許是否也是給非猶太人,結果聖靈就主動降在他們身上,來向彼得以及同行的猶太人,印證這恩賜也是給外邦人的。
神果真是不偏待人的,在彼得還沒提及領受聖靈,聖靈就主動因著他們的信,降在一切聽道的人身上,並且如同五旬節那時的彰顯,使他們說方言,稱讚神為大,做為同蒙應許的憑據(10:44-46)。彼得和同行的猶太人信徒,都驚歎神這奇妙的作為,並願意如同聖靈接納他們,奉耶穌的名為其施洗,如同教會肢體一般地互動、來往(10:47-48)。
教會中的合一,來自這位不偏待人的神。我們是否願意在祂家中,同證祂不偏待人的恩賜,超越種族、背景、語言及文化的隔閡,臨到跟我們不同的族群、社群身上呢?惟願神的家,都將這最深的渴望,化為宣教的動力,去到那些不同的人種、群體中,見證這位不偏待人的神!